史上第一張已知的 貝爾德的「機械式電視」的 動態影像照片 ,約1926年(畫面是中是Baird的業務合作夥伴Oliver Hutchinson) 昨天(1月26日)是電視發明日八十五周年,比何鴻燊還要小幾歲,但已經是老氣橫秋,已淪為資訊傳播渠道的二奶,現在大家對電視的印像只有婆媽的溏心風暴或無事搵事搞的超級巨聲,今天一句「我返屋企睇電視」,定必換來一句「老套」,或一個字:「頹」。 事實上當年同期有不少科學家在研究電子影像傳播技術,這個發明日是以蘇格蘭發明家貝爾德( John Logie Baird )1926年在英國皇家科學院示範他的電視原型機為準,是一種所謂「機械式電視」(他稱之為televisor),簡單來說是用一個鑽有以螺旋排列的小孔的盤,放在感光元件如光敏二極管之前,鏡頭之後,當圓盤轉動時能誘導光線造成掃描效果,就能撿拾動態影像(抱歉,我的理科基因又回來了,免得悶死大家,詳情請看 此處 ),那個原形機產生出來的影像水平解像度只有三十線,更新率每秒只是12.5格,亦即是說比你在YouTube看的手機片段還要低很多,而且不用說是那是黑白的了。 其實貝爾德還有一個很厲害的發明,就是「 Phonovision 」(上圖就是其收錄的一位倫敦歌劇演員演出),用的是類似黑膠唱片的媒體和原理,只不過把用來儲存聲音的聲軋,變成儲存活動影像的訊號,但這個技術一直是在試驗階段,而且效果欠佳,一直沒有推出市面,近年有人把他當年的Phonovision大碟用電腦軟件復修,畫面質量大幅提升,我每次看這些影像感覺很奇妙,都總有種雞皮疙瘩的感覺,有點像那些靈異攝影spiritual photography,又或是像當年Edward Curtis被他拍攝的印第安人稱之為「shadow catcher」,靈魂給鎖在那些膠盤上,今天才得以釋放,就算當今的高清1080i諸如此類,沒有這種魔法。
此乃舊有博文收藏點,新撰寫的文章將貼上以下 Medium 網站: https://fotopiggie.mediu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