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從 6月, 2009 起發佈的文章

奇書

攝影史籍坊間已有好一堆,我這次介紹這一本一定是獨一無二。有位叫Charles Woodard的仁兄製作了一本「攝影史」名為《 The History of Photography in Pen & Ink 》,他選取攝影史上四十三張作經典作品,用普通不過的走珠筆,配合他絕世的「火柴人」風格繪畫出來,不要誤會,這絕對不是一樁惡作劇!Woodard的畫風充滿童真,實在叫人捧腹,不禁高呼「咁都得」,家有子女的可以叫他們一試!Woodard不是單單「玩低能」,也希望探究一下這堆經典圖像在簡約的視覺元素下,在大眾的集體記憶或對世界的深層認知的作用。這書好玩之處是在他的「重新演譯」,而不是去簡單「臨摹」,下面選了幾張已是比較容易聯系到原作,不知大家能猜到多少?(猜中沒獎!)我想這本書一定會在我今年的wish list!

晨曦

「正生書院」事件最近鬧得熱烘烘,我固然為同學們難過,亦為梅窩居民被煽動感到可悲,為政府隔岸觀火感到憤怒。以往工作時候也有機會採訪過「正生書院」,那種感覺是似曾相識,其實我大學時的畢業習作,就是以「福音戒毒」為題。 我探訪了兩家福音戒毒的機構,一個是規模比較大的「互愛」,喜好行山者一定認識他們在西貢浪茄的福音戒毒村;另一個是比較小的「晨曦會」,他們在西貢的伙頭墳洲設立一個福音戒毒中心,他們稱之為「晨曦島」。 那時的「晨曦島」物資比現在的「正生」還要貧乏得多,建的都是簡陋不堪的屋子,因為沒有電力供應,他們要使用自行設立的柴油發電機,所以晚上只能有限度亮燈,而且他們沒有雪櫃,只有一個用來急凍的冰箱,每天在用有限時段的電力下把食物急凍,其餘沒有電的時間只有望天打卦食物不會變壞好了;沒有石油汽或煤氣,平日就是要從山上撿柴木或人家棄掉的木製貨箱,那不是什麼石器時代,時為不過是1994年。 還記得當年我在「晨曦島」許可下住上了一星期有多,跟一班和我當年差不多年紀的朋友們朝夕相對,他們當時不像「正生」般可以提供比較正規的課堂教授,每天的時間過得簡單得可以:運動,下田、放羊(不錯,他們養了幾頭羊)、做飯、讀聖經,祈禱。沒有宗教信仰的我就趁著他們讀經的時候看看書反省一下自己,老實說如果沒有這些機會的話我也懶得會做。晨曦島與世隔絕,沒有物質誘惑下,伙子們心境都寧靜,在那裡都活得健健康康,都長滿了黝黑結實的肌肉,間或見到新進來的弟兄,那種蒼白迷惘、瘦骨嶙峋和他們成了一個很大的對比。 寫著寫著一幕幕叫我難忘的畫面不禁浮現出來:在架著十字架的山上看美麗的日落、晚上看著繁星、大伙兒偷偷地架著火水爐弄米粉作宵夜、伙兒們平日肉帛相見相互捉弄大家、吃著他們每天午餐手做麵條的那種美味、新來的朋友受不了嚷著要走被其他弟兄相勸的場面…… 拍攝這輯作品時都花了很大氣力去抑壓自己的偏見,我以前的鄰居跟我同齡的兒子也是一個隱君子,毒癮來的時候什麼也幹,也當過好幾次「飛天擒蟧」偷偷潛進我家和鄰居偷竊,我一家人固然氣憤,但卻是傷心居多,因為我們跟他的爸媽都是屋邨建好就搬進來,感情一向很好,同樓的小伙子們都是一起長大,後來也像那些老掉了牙的誤入歧途故事,氣死他人品甚好的父母,後來他偷竊罪琅璫入獄,家人也搬走了。 那時也有為那班弟兄拍過一些拍立得肖像,上面有一些他們的感言,這些我現在還好好的收藏,有幾會再為大家分享。其實

十五萬人的觀念攝影

Tens of thousands of people attend a candlelight vigil at Hong Kong's Victoria Park Thursday, June 4, 2009, to mark the 20th anniversary of the June 4 military crackdown on the pro-democracy movement in Beijing. (AP Photo/Vincent Yu) 賣花讚花香,請參閱「 攝人絮語 」裡Edwin一番動人的詮釋。

不想回憶,未敢忘記!

© Stuart Franklin / Magnum Phot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