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從 6月, 2014 起發佈的文章

反正我信了

“The Overpass of Long Island Railroad, 88th Street near 43rd Avenue, Elmhurst, Queens, New York, 2008 (Lat. 40°44'30.14"N, Long 73°52'40.28"W)” by Zheng Yaohua 2006年6月26日放學,艾姆赫斯特89公立小學的五年級學生艾米麗•倥經過橋洞,弄丟了手鏈上的三顆塑膠珠子。晚飯的時候,她聽說了全家一個月內要搬到西岸去。第二天,由於老想著和同學告別的事,倥兩次經過橋洞都忘了找珠子。28日開始放暑假了。 第二學年第一天,我送女兒上學,她是倥的朋友,她說起了倥的珠子。我們在橋洞停留了一會兒。 楊德銘作品《八九風光如此美好》 著名的《馬可·孛羅遊記》一書中記載了威尼斯商人馬可·孛羅口述給作家魯斯蒂謙的奇妙旅程。於1276至1291年間遍遊亞洲後回到意大利,馬可孛羅很快便參與了威尼斯和熱那亞之間的戰爭並成為俘虜,在被困時他將其奇幻旅程說給同時被囚魯斯蒂謙,這些故事後來集結成舉世知名的遊記。此書的意大利名為《Il Milione》(百萬),其實帶有嘲諷的味道,因為馬可·孛羅口中的中國, 所有事物不就是規模宏大、四處都是人頭湧湧,動輒就是以「百萬」來計算,實在叫當時的讀者難以信服。是次展出鄭耀華和楊德銘的兩個系列作品,作者一樣是以轉述記憶和經驗為出發點,最終難道會變成為一部影像版本的「百萬」? 撇開歷史學者對馬可·孛羅究竟有沒有真的來過中國的質疑,憑籍記憶去闡述事件,一直被視為不靠譜的方法。古往今來人們依賴各式機器工具作的記憶輔作,從筆錄、繪畫到更後來的機械複制技術如攝影等,如果今天馬可·孛羅再東來,必定會多了一台相機去給他的旅途來佐證,但可以預見的是,他一樣要面對不可信指責,一樣要受人們的質疑或挑戰,就算端出各式各種證據,並不能強化觀眾的信任。個人經歷和記憶兩者在攝影媒體中相互關係,一直是糾纏不清,兩者與其所產生的可信性問題,有著分割不開的關系,但在數碼影像和網絡社交平台盛行年代始起,這些元素所扮演的角色和相互之間的關係起了重大的變化。 在模擬或銀鹽攝影的年代,個人攝影的最優先作用是作為一種私密而含有自傳性的回憶載體,存在於如家庭相集等的形式。攝影在記錄記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