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從 7月, 2010 起發佈的文章

夏日短打

極速俯臥撐 由著名地標前到社會大事場景前做裸體俯臥撐行動藝術及攝影的區志航,最近又出動了。前幾天廣州 二沙島強拆違建豪宅 ,引起社會上議論不絕,引來大批市民圍觀,據報道區志航趁工人午飯停工時,把相機架好設定自拍掣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全身衣服脫光,全程不用八秒,拍畢又極速穿好衣服,並且向記者展示其剛才的“區式俯臥撐”攝影作品。上年跟Edwin在 連州看區氏作品時 ,一直以為他是以二人作業模式,除了區志航去做俯臥撐外,另一位去「睇水」兼按快門,原來他是單人匹馬,佩服! 影夠未? 德國杜伊斯堡(Duisburg)的 Love Parade音樂節人踩人慘劇 相信大家已知悉,是次慘劇釀成18死超過300傷。回看當天新聞圖片,當慘劇發生時群眾惶恐爭相走避時,留意左下三位仁兄,還自顧著拍照,我相信他們心裡已容不下其他想法,只想著下一步怎樣放在微博FB告訴朋友威風八卦一下諸如此類。當然沒理由要放自己在道德高地,都不期望他們去為有需要的人幫一把,但連逃生意識都薄弱了,就「戇居」囉。 請妥善保管你的底片 又是一宗新聞報導,美國一名畫家10年前在二手攤用 45美元(351港元)買下65張舊底片,現在專家相信是「美國攝影之父」亞當斯( Ansel Adams)的作品,估值達2億美元。那些底片是否屬亞當斯當然惹來爭議,他的孫子Matthew Adams 也覺得亞當斯自從1937年影室火災,損失了大批作品後,從比對管理底片顯得非常謹慎,甚至會放到銀行的保險箱,沒理由有這麼大批的底片被流出。但最叫人咋舌是那個2億美元的估價,值不值?不只一次以「掛曆攝影師」來戲稱亞當斯的Joerg Colberg也提出一個 好的例子 ,今年「馬格林」(Magnum)圖片社將他們的圖片庫,超過十八萬張的經典照片,賣給戴爾電腦創辦人Michael Dell,交易金額不詳,但那批照片投保額才1億美元。所以那65張底片就算是亞當斯的值不值這個價,相信大家心裡有數。最新消息是剛殺出個程咬金,有位奧克蘭女士稱她認得這堆作品來自她的 叔叔Uncle Earl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iPad:「我真係有少少鍾意咗佢!」 跟一位舊同事茶敘,把他的iPad把玩了整個晚上,不得不承認是個很愉快的經驗。其中一個強項是用它來讀網上報紙,連我前度僱主本地西報也出了iPad的專屬「app」,觀乎幾份報紙的iPad版本,都刻意模擬...

古董重溫:集錦雜感

一次機緣巧合的機會下,我跟美籍日裔攝影師Patrick Nagatani接觸上,Nagatani在八十年代末以核子危機作為題材的《Nuclear Enchantment》,曾於我在學時啟發不少的創作靈感,他的作品是融合繪畫、拼貼再加實物拍攝的「劇場攝影」tableau photography,而有趣之處是在很多作品裡就算有很多人物造型的照片拼貼(很多還是真人般的大小),攝影師總會找個機會去混在「人群」當中出現在照片上,固然跟觀眾來一個捉迷藏遊戲,亦同時用自拍元素來帶出這些作品其實也是夫子自道一樁。 Nagatani出生時剛好是廣島及長崎原爆後的十多天,還有在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發生多項核電廠事故,包括美國三里島危機及前蘇聯切爾諾貝爾核災難,再加上Nagatani的父母跟那一代的其他美籍日本人一樣,在二戰時美國政府為防他們與日本通諜將他們強制集中收容,被剝奪了人權,歷史及當今時事交織下的陰霾,觸發他的創作方向,他甚至搬到新墨哥州居住,也就是美國政府核子武器的實驗場地所在之處,包括人類史上第一個原子彈引爆試驗的地方Trinity Site,這些地方現在都變成了旅遊景點,Nagatani除了諷刺當今一代忘記戰爭的教訓,也有用幻想的方式去重視核爆的景象,圖像來得非常夢幻,卻說著一個殘酷的現實。 縱然Nagantani的作品製作過程頗為複雜,但其實還是以photomontage為基調,攝影蒙太奇也有人用集錦攝影(composite photography)混為一談,集錦的風氣在攝影術誕生早期已存在,攝影師如Henry Peach Robinson或Oscar Rejlander都把多張照片底片組合起來,製作一個個虛構場景,就算在當年技術諸多制肘的條件下,出來的效果都幾已接近鬼斧神功的境地;中國著名的攝影大師郎靜山的集錦攝影作品當年也名頌一時, 也令到往後集錦攝影在沙龍攝影界也盛極一時。可他們都是著重場景的合成, 二十年俄國電影蒙太奇理論誕生,說明圖像在組合可以令解讀肌理變得異常複雜, 再加上往後的達達主義運動Dadaism推動下,拼貼collage被視為一種前衛的創作手段,也孕育出不少攝影蒙太奇的佼佼者,如德國的John Heartfield。 Heartfield的蒙太奇作品是當年一個非常犀利「武器」,二三十年代德國納粹上台當權期間,良知驅使他製作了大量作品去批判納粹黨及希特...

八月十五前,也可看月光

剛看完世界杯,還沒回氣各地聯賽又快要開鑼,今年足球轉播權轉移,有籍口去終止收費電視的合約,以為從此可以減輕自己荷包的負擔鬆一口氣之時,卻感到有點依依不捨,不捨得的是那個NHK World日本放送協會的國際頻道。NHK World其實是個超悶蛋的電視頻道,全都是新聞資訊節目,卻一直保持極高水平,少不了是那些作為試機天碟的日本風光地理紀錄片,也有不少有國際視野的製作,有不少是以中國為題呢。只要你能忍受個別新聞報導員或主持人比較蹩腳的英語,其實都是賞心悅目的。 有不少節目也富有心思,例如一個名為「Earth Watcher」的節目,此節目每次都找來一些藝術家,有俳句詩人,音樂人,雕塑家或畫家等等,每次都讓他們看看由日本發射的月球探測船「月亮女神」號( Kaguya )拍下的月球高清片段,片段中有類似著名圖片「地出」( Earthrise )的鏡頭,也就是地球在月球的地平線上昇起的場面,從而令這群藝術家有所啟發,創作其本人的「靜夜思」。其中包括為不少香港人所認識,曾為侯孝賢電影《悲情城市》作配樂的日本二人音樂組合「S.E.N.S.」。 那是首次拍攝月球表面的高清電視畫面,一分鐘的影像要花廿分鐘才能傳回地球,相比起以往從電影的特效工作室泡製出來的虛擬月球景像,感覺竟然還要來得夢幻,有種給人遐想的魅力。原版「地出」那張照片為人類文明史上首次能回瞻地球的圖像,從而感召了不少人對環境保護的意識。我心裡想,日本人的確高明,老實說,那台由NHK開發的高清攝影機其實在科研上應用欠奉,公關成份甚高,是「文宣」工作的一種。這類文宣的工作不要以為無用,大家都明白宇航探索如燒銀紙,宇航機關申請撥款時困難重重,給國民對航天探索賦予一種價值,無論是實質或人文精神上也好,都是非常重要的策略之一,這一趟圖像幫上了忙。 以美國為例,從前「太空競賽」時還可以有掌摑蘇聯作為目的,還有是軍事上的恫嚇,也有彰顯美國的拓荒精神,但冷戰結束後,太空探索失卻了焦點,作為科研如亞軌道的國際太空站已足夠有餘,在向國民伸手要錢時就少了很多籌碼,你看現在太空穿梭機退役後美國那種進退失踞,太空總署財政緊拙,幾次要求撥款都不得而行,也一直沒有新的宇航機器出台,後繼的「獵戶座」太空船要到2014年才能使用,現在只能倚靠俄羅斯的老爺太空船作為搬運太空人及補給物資之用,你不說美國人不丟臉才怪。 太空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