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後尾帎的奇想

今年電影節有楊德昌的致敬環節,對他是遲來的桂冠,談到最討人觀喜的還數遺作《一一》,入世又出世,仍是主流觀眾的首選,基本上沒有聽過人家對這部戲說過一句壞話。片中的動人情節就算我沒有番看還記得清清楚楚:日本的軟件商大田說到為什麼我們那樣害怕「第一次」⋯⋯對著昏迷的婆婆聊天⋯⋯最為人津津樂道的點子是劇中的小洋洋,樂於拿著照相機去四處拍人家的後腦勺,他給胖舅舅拍攝了個肥厚的背部,舅舅問他背面有的什麼好拍,洋洋說:「你自己看不到啊! 我給你看啊!」這個看不到的背面,是什麼?是我們未知的內心本質?財迷心竅的舅舅看過照片才知道自己背後的樣子。所以美國著名高質影碟生產公司Criterion Collection出版的DVD封面照片,索性用了小洋洋的背面照片,最得這齣戲的精髓。

可能看不見就以為陽光照不到,大家都自己背脊總是有陰沉的感覺,月球的背面也是永遠背向地球。光明的背面是黑暗,生存的背面是死亡,正面跟背面的對立,就像硬幣的兩面。擲毫決定命運,原來是這麼沉重。人的背面帶也來給藝術帶來啟迪。以我僅有的記憶所及,香港攝影師陳惠芬很久以前曾經有一輯作品是以人物的背後作主題(如有錯請指正),陳小姐九十年代曾著有《攝影特區》一書,是當年少數香港撰寫攝影論述的作品,可惜陳小姐很謙虛,並沒有把自己作品收錄在這本書裡面,所以不能展示給大家看。拍攝人物背後,免除了當事人的五官表情支配了整張照片,攝影師的演譯方法變得關鍵,我有段時間都很沉醉於拍攝人物背面,是對觀眾的一種挑釁,令他們在別處找尋對當事人進入內心世界的入口,而不是在慣性在其五官表情裡進入。電影《賭神2》裡吳倩蓮跟「賭神」高進素昧謀面,卻因為一張「後尾帎」的照片而對他著迷不已,就是因為它能提供無限想象空間,配上其英雄事跡傳聞的渲染,揍成的「造像」相信比周潤發的俊臉還要精彩。

馬格烈特(René Magritte)的超現實派油畫,很多時候主體都是男子的背面,除了是充滿神秘感甚至危機感的處理手法,還說明人物身份的泛指性,也有是面向未來,忘掉過去的隱喻,或者是說他們就只有前方未知的世界;本身是攝影愛好者的印象派大師竇加(Edgar Degas)很多粉彩畫用女性出浴為主題,很多時候只見其背不見其正面,臉部都是用浴巾巧妙地藏起來,當然模特的人體曲線是主角,但中後期竇加轉用粉彩作素材,很大程度是由於自己逐漸變壞的視力,粗豪的筆觸免去細節的雕琢,遑論要畫五官了,可以說是從實際出發。其實看到很多現在所謂「人體藝術寫真」,都是拍模特兒的背面或大側面,或是想盡辦法遮掩其五官面目,除卻模特兒出於尷尬不欲展示面目,亦有是攝影者不欲模特五官的曝光,影響對其身體曲線想象空間⋯⋯

突然覺得背後好癢,打算抓抓止癢,不消說看,伸手一探發覺能觸及的是背面僅僅一小幅,忽然重燃起了我對「自己」的好奇心。











René Magritte, “Decalcomania," 1966















Edgar Degas "After the Bath
,Woman Drying Herself", circa 1890-95

留言

Unknown說…
題外話...聽到你有這樣的決定,我在此向你.......salute!!

鄧生
Fotopiggie說…
其實沒什麼好salute呢,將來山窮水盡之時,要多多關照啊!
Unknown說…
雖然我絕對相有"懷才不遇"呢四個字,,,,不過我信你點都唔會山窮水盡ge...ho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