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Wish List

最近朋友送了一片DVD給我,是關於著名攝影書出版商Steidl的紀錄片《How to Make a Book with Steidl》,他大概知道我這輩子沒可能會可以在這個出版商出版攝影集,送給我聊了慰籍一下。片子其實拍得不是太特別,主要是描寫老闆Gerhard Steidl怎樣去為一堆大腕級的攝影師製作攝影集的過程,由Martin Parr到Jeff Wall又或是Robert Frank都有粉墨登場,沒有什麼高潮迭起,Steidl身兼出版和印刷,他的印刷機房其實只算屬於小型,與很多香港和內地的印刷廠相比之下實屬陽春,釘裝也要假他人代勞,也沒有什麼秘方式的製作工序,只不過是他能對品質有百份百的操控。

自己都跟進過不少攝影出版的製作,有自己的也有別人的,明白在印刷機床前看到成品出來的那種喜悅、失落、不憤又或是對品質監控不周的自責,我也明白很多時候出版就是一種labor of love,因為出版社大概有七成書是要虧本的,你要靠其餘三成賺錢的去補貼虧損, 所以有人也認為出版業是世界上最壞的行業之一。Gerhard Steidl本身也沒有什麼個人魅力,特別者大概是出差時要帶齊五個不同顏色的iPod Nano的習慣(去劃份不同類型音樂?),或是一副拿出紙筆跟攝影師討論時如警察落口供的poker face,那副嘴臉也難怪的,尤其當他對著很多對印刷流程一知半解,又或是不明瞭印刷品在再現上的限制的攝影師時,例如看見Joel Sternfeld拿著自己的iPhone屏幕裡的照片,去對照他那本用iPhone在杜拜的商場拍攝的攝影集《iDoubai》,一面狐疑的場面,老實說我也會「嘔血」,因為類似情況我也遇上過。但這個典型的control freak、偏執狂確實是親力親為去製作他的高檔攝影集(看見機房有垃圾時也會親自去打掃一下),會更加明白他那些動輒幾百美元的套裝攝影畫冊,昂貴得來自有他的道理。



這次提及這部片並不是作出推介(其實片子本身蠻悶蛋的),主要是為自己今年的wish list開路,又是老規矩,不是最新、最好,只是最希望得到,所以數量不多,而且今年刻意不去提及一些以往出現過的熟悉名字。

《Aftermath》 by Jörn Vanhöfen

前些時候在北京的「三影堂」看到由名報導攝影師Susan Meiselas有份策展的大型展覽「冰+煤」,這個有關環保議題的展覽固然有不少精彩的作品,展出的不少是大牌攝影師的名字,但策展視野略嫌狹窄了一點,有點流於現像式的呈現,對做成環境及生態傷害的誘因幾乎沒有一點觸及;此書命名為《Aftermath》我初聽時候也會有點「腳軟」,以為又是典型廢墟沉淪圖像,但難得此書也有觸及消費、經濟及都市發展層面,Joerg Colberg評此書時說攝影師把「一些看來不能連結的點連結起來。」手法成功與否我不知,確實可以增加閱讀上的肌理。


《Believing Is Seeing: Observations on the Mysteries of Photography》
by Errol Morris

著名紀錄片導演Errol Morris一向有在紐約時報撰寫專欄,很多時候都是有關一些攝影的著名個案調查,例如我以前也提及過他寫有關FSA的擺拍事件,這本是他專欄的結集。此君心思細密,作這類抽絲剝繭式調查文章不作他人選。當然我也期待他的新片《Tabloid》,講述七十年代一選美皇后綁架(說做「釋放」也可以)其心儀的摩門教傳教士,幾夕雲雨才被警方解教,從已看當年媒介怎樣炒作其事,嘩,想起都流口水罷。




《Contemporary Chinese Photographic Arts》
Edited by Gu Zheng

內地有關介紹當地攝影思潮的出版不少,我手頭也好一堆,但往往比較蕪雜,文字為主圖片為副,總是缺乏一個以介紹攝影師作品作主軸的總覽式著作,給作品以最好的狀態展現。著名攝影學者顧錚為美國出版社編著的中國當代攝影畫冊,300多頁涵蓋一大堆當時得令的內地攝影師作品,對於對內地攝影圈子不太了解的朋友,是一本很好的入門書。還有經常挑剔內地印刷質量或許不夠貴格的朋友,這次對這本硬皮精裝的出版應該沒投訴了罷。



《Desire For Magic: Patrick Nagatani 1978-2008》by Patrick Nagatani

美籍日裔藝術家Patrick Nagatani的劇場式擺拍作品(我當時還一直以為是二維的集錦照片)對我在學時期影響頗深,後來一次機緣巧合跟他聯系上,當他得知我一直都找不到他那本已絕版的攝影集《Nuclear Enchantment》時,很慷慨地送了一本給我。今時今日看他當時的作品可能會覺得粗糙,若論規模不及王慶松等的巨型製作,論手工精巧不及一眾以電腦技術加工為主的攝影師如馬良等的作品,但其批判性和道德力量仍然澎湃非常。這本是他的回顧展結集,從早期批判核武的劇場作品,到近年以佛教為題材的拼貼也有收入。


《Core Curriculum: Writings on Photography》by Tod Papageorge

「光孔」(Aperture)出版社的攝影文集一直都有一定水平,近年出版的新格式製作如《Photography After Frank》或《The Pleasure of Good Photographs》等「性價比」都很高,除了價錢不貴外,連一向對這類文集沒期待的插圖都用粉紙印刷,變得精美了,所以就算我大不清楚這本由耶魯大學教授Tod Papageorge(兼資深街頭攝影師)寫的文集是關於什麼,總會覺得買了不合口味也不會太「蝕底」。





《The Long Now》by Uta Barth

提起近期火熱的川上倫子,我總會想起Uta Barth(正如提起梅佳代會想到Helen Levitt),同樣是以正方片幅,同樣都是虛焦的美感,又是幽幽憩靜的色調,只是Uta嬸嬸比川上小姐年長了好一大截,我念書時認識她名字也不曉得「治療系」為何物。Uta Barth的結集很多,這本新近也許最值得收藏,她上年搬出已用了十八年的工作室,尋獲很多1979到1982年的還在大學時期的舊底片,都是從沒發表過。





《The Altered Landscape: Photographs of a Changing Environment》 Edited by Ann Wolfe

Nevada Museum of Art同名展覽目錄,看標題已不用我多作介紹,這種題材或許會認為有點老掉牙,想擁有是因為除了是自己杯茶之外,主要是參與展覽的攝影師人數近百,由「新地誌」到柴田敏雄或是Michael Wolf都有包含,年代,風格及創作媒介的誇度也頗大,是一個野心不少的展覽。





《Ed Ruscha: Road Tested》
by Michael Auping, Richard Prince & Ed Ruscha

Ed Ruscha算是出版獨立攝影集的祖師爺,幾本小批量製作的經典作品如《Twenty-Six Gasoline Stations》或《Thirty-Four Parking Lots》等早已是收藏家炒賣的囊中物,其實那幾本書的拓撲思維對我有一定的影響。別人為他出版的作品畫冊也是多得一拖拉庫,有好些更是針對他的攝影作品而來,但要了解Ruscha繞過他的平面藝術創作,而割裂其攝影作品獨立觀看總是有欠立體,這本展覽目錄相對其他主題性較強,以五十年代他在加州的公路旅程為主軸,從而看怎樣孕育出以上幾本攝影集及其他波普風格的繪畫作品,更重要此書出奇經濟,廿多美元有交易。



《Six Stories from the End of Representation:​ Images in Painting, Photography, Astronomy, Microscopy, Particle Physics, and Quantum Mechanics, 1980-2000》
by James Elkins

我經常在博客裡提一點有關科普的東西,但也可想像得到大家讀到時定必呵欠連場,所以這本書我不敢包大家會有興趣 。美國名藝評作家James Elkins,找來好些藝術和科學應用圖像,說出用圖像呈現現實的局限,更有趣的是談到用圖像去呈現「概念」的困難,例如在「量子力學」方面,基本上已無可能有攝影圖像可以利用來闡釋;又或是科學圖像是否拒絕美學的介入,都其實是很有趣的議題(對我來說)。


《Subway》by Bruce Davidson
《Gypsies》by Josef Koudelka

其實這兩本書不算在「wish list」之中,因為我早已擁有初版(證明自己老了),只不過最近「光孔」重新再版這兩冊經典攝影集,提醒一下有興趣的朋友不要錯過。東歐變天後《Gypsies》的遊子情懷不知會變成如何,今天紐約地鐵已沒有《Subway》裡那般藏污納垢,那種full frontal的拍攝手法已被YouTube式的窺視取代。當年「光孔」出版的攝影集今天看來印刷質數不算標青,今天再版質數上應該有一定長進。叫我不解是《Subway》一書在近年忽然洛陽紙貴,回想九十年代初我在一紐約攝影書店購入此書時,已跟出版時有兩三年之隔,還是賣著第一版,更自動送上一個出乎意外的作者簽名,而《Gypsies》本身更已是七十年代的出品,不像現在的攝影集可以一下子幾個月就賣光,又或是絕了版。是印量少了,還是讀者吞吐量大了?

(後記:近日睡眠出了很大問題,精神難免萎靡,文章我會盡力更新。另外定下了新規矩,讀者留言仍會開放,但恕我以後不會作個別回應,請諒。)

留言

有用資料說…
此留言已被作者移除。
嘩!正!很期待ERROL MORRIS的書和最新紀錄片。他的《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討論美軍在伊拉克的虐囚照片,以還原照片背後的動機和最終誰食死貓為焦點,也是相當吸引好看。
M.說…
請問文中提及的攝影集大概能在哪間書店或網站買到?
Fotopiggie說…
M.:香港普遍的外文書店都有代訂書服務,但我自己大多是在Amazon網站訂購,郵費不錯是不便宜,但他們書價折扣也多,如果是同時買兩三本的話,相對來說還是會省下錢來的。

另補充一句是《Contemporary Chinese Photographic Arts》一書是有國內中文版的,叫《中國當代攝影藝術》,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社,書價跟外文版相差不大。
M.說…
謝謝Fotopiggie,已在amazon買了心儀的影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