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星空奇遇Brian May

沉寂了好些時間,去了一個資訊不流通的國度:我們的祖國,泰半的博客上不到,索性戒掉一下上線的沉瀝,做過小小的「網療」,治療一下我的資訊憂慮。可是這些病基本上是無藥可救,回到香港就故態復萌,已經要迫自己寫寫博去暖一暖身。

最近在衛報的攝影博客碰上一位意想不同的人:Brian May。皇后樂隊Queen的Brian May可以說是我生平第一個guitar hero,始於青年時期對Queen的著迷,一看再看那盒不知拷貝了不知多少趟的溫布萊現場演出的VHS錄影帶。雖然我實在不齒他近年「食老本」食得太過份,但原來他跟我們也是同道中人,喜愛收集舊照片和攝影器材,尤以維多利亞時期的立體照片為甚,他的收藏甚至是在英國來說也數一數二,他也經常把藏品外借給博物館展覽,而數量之多甚至需要聘用一位全職curator去管理他的收藏。

最近他就跟這位curator,攝影史學者Elena Vidal合著了一本叫《A Village Lost And Found 》,是關於十九世紀的一位差點被遺忘的英國立體攝影先驅Thomas Richard Williams的照片,照片裡的鄉村那些被人指過份詩情畫意的畫面,一直被人認為是擺布的虛構場景,Williams沒有為拍攝地點提供任何資料,May就嘗試靠自己個人魅力,和一套Queen的CD作招徠,把其中一張攝有一座教堂的照片中放到互聯網上要求人們提供資料,最後印證攝影地點為牛津郡的Hinton Waldrist,May急不及待開車去求證,發覺經過百多年後除了多了汽車外,其景觀驚訝地和照片描寫的變化不大。Brian May對TRW‧Thomas Richard Williams作品的著迷,是因為他的照片在為藝術而藝術,和為大眾而藝術中間遊走,認為跟自己創作觀,Queen的音樂同一鼻孔呼吸。有時為了要買得 TRW的作品,甚至邀請賣家到Queen的現場演出,這些攏絡手法雖則老套但永遠是最為受落的。

幾個月前到澳門看《凝光擷影——攝影術的發明暨中國澳門老照片》,其中有一部份是把立體攝影照片,用投影方式展現再加上立體眼鏡觀看,把這種原始的觀看歡愉重新演譯後,仍然有叫人摒息靜氣的力量。立體攝影術Stereograph在上世紀後期曾經風靡一時,題材包羅萬有,異國風情、風光名勝、當代時事、小品故事等等,為當時中產階級的消閒玩意,起得快時也跌得快,電影在不久之後又出現了,很快大眾就對之失去新鮮感,時至今日,立體攝影最近也被某攝影器材生產商借屍還魂,生產了一台拍攝立體照的數字小相機,但看得出人們已對其感到索然無味。

把攝影作為至愛的未必是攝影人,值得一提是,跟著名攝影博客《Conscientious》博主Jörg Colberg一樣,May也是天體物理學的博士級人馬(不要給他那頭四十年如一日的長捲髮騙到!),究竟星星和攝影中間有什麼missing link呢?













T R Williams's Little Polly Gone Fast Asleep from
"A Village Lost And Found" by Brian May and Elena Vidal

留言

Edwin說…
攝影跟天文學的關係甚早, 攝影發明之前, 科學家早就有用camera obscura觀看日蝕. 攝影問世之後很快就有人拍攝星象, 建議用NaSO3做沖晒定影的John Herschel本身就是著名的天文學世家, 土星的一個星環是以其父命名的呢. 有時間可以說說.

不知如何, 總是覺得Queen是個很奇怪的組合, 各人性格好像不很相同, 但又多年來沒有人事變動. 論rock我會覺得鼓手Roger Taylor較有反叛傾向, 低音John Deacon在隊中似乎沒有什麼地位, Freddie Murcury是高音到誇張的巴斯人, 而Brian May又會是個學者. 我不算他們的粉絲, 以上純屬記憶中的印象, 在今天網絡年代查究一下, 或者會知得清楚一些.
匿名說…
版主好

最近我想利用立體照片創作,看到你寫到“其中有一部份是把立體攝影照片,用投影方式展現再加上立體眼鏡觀看“,這是不是也是兩張的那種立體照片呢?還是利用偏光原理將兩張影像疊影在一張照片裡,聽說這種兩張分開式的立體照片不能太大,因為受限於人眼的寬度,不知道是否如此?本應該在最近做實驗的,但我就先問了,先謝謝了。小田
Fotopiggie說…
小田:

不用客氣,這方面的技術層面我實在外行,我看你還是請教有能之士。不錯,澳門那個展覽是用光線偏震形式投射,土炮的方法是用兩個投影機前放兩個相反偏震 Polarizing角度的的濾鏡,把兩個用立體照相技術拍攝的圖像投在同一畫面上,觀眾戴的偏震眼鏡左右眼也是相反角度,也就是說左右眼會分別看到兩個不同圖像,造成立體的錯覺。至於你說照片本身不能太大,道理上是不成問題,你看近年流行的立體IMAX電影要多大有多大,你所謂的人眼寬度限制,其實是影響拍攝時的stereo base line,也就是你拍攝時兩個圖像拍攝的相互距離,或者是兩個鏡頭的距離,另外還有的是觀看距離和拍攝的距離也是關鍵之一,粗略的計數辦法是把構思中的觀看距離(mm)除以雙眼的距離(籠統的中位數為63mm),再把你要拍攝的物件位置距離(也是mm)除了這個得來的數字,就是stereo base line。所以從古到今坊間售賣的立體照相機基本上只會容許廠商設定的一種觀看條件,及一個令主體突出的特定拍攝距離。亦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人在一些比較不利的觀看位置看阿凡達一片時可以看到嘔。立體攝影實在博大精深,還有很多拍攝上的要求,提議你去一個國際的立體照相組織參考一下(http://www.isu3d.org),我實不好意思班門弄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