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這個牙醫真有品味

念書時到美國study tour,寄居在一位公認為窩囊的老師的舊金山家中,他急不及待要分享他的藏書,以為那班志在外遊多於一切的小伙子會為其雀躍,小心翼翼地端出的是Danny Lyon的《Conversation with the Dead》,拍攝的是德州的牢獄生活,那是絕不窩囊,而且非常震撼,就是這本書差點要對這位老師印像改觀。行屍走肉式的牢獄生涯固然叫人深刻,但黑人囚犯身上光亮雪白的獄衣,視覺上非常荒誕。那是一本絕版多時的攝影集,到現在仍然跟它緣慳一面(最近在Photoeye的拍賣看到要2550美元!)。

當然,後來知道Lyon的成名作是講述鐵騎士飛車黨的《Bikeriders》,花了兩年時間跟他們混在一起,所以別人問他的身份,按先後次序,他會答是「鐵騎士先行,然後是攝影師和歷史學生」,丹尼士賀巴(Dennis Hopper)和彼得方達(Peter Fonda)的經典電影《Easy Rider》據說就是受此書啟發。充滿左翼思維的Lyon在六十年代曾經參與學運,也因示威被拘留過,拍攝社會飛車黨等這些邊緣社群,是不甘於《生活》雜誌那種過於軟性的現實投影,尤其是《生活》雜誌於六十年代末實在是強弩之末,不堪越戰期間電視媒介的一擊,「反建制」成了他作品的標籤。

最近讀到紐約時報一篇訪問,獲知他剛出版了一本回顧攝影集《Memories of Myself》,跟出版商Phaidon開出一個條件就是要把他一個在中國拍攝的攝影計劃一起出版,否則免問。那個在中國偏遠貧瘠的地區拍攝計劃的詳情還是不太清楚,他認為美國人一直把中國人妖魔化,希望這個拍攝計劃能對他們有人性化描寫,他明白這些觀點在美國沒有市場,所以跟Phaidon提出這個交換條件,出版商亦半推半就下成全了他。

這個老嬉皮的作品縱然不乏美術館收藏,但生活不算豐厚,大概算是這個老左行事低調,也不急於去亂接拍攝工作,或者就如最近讀到當年六四最後撒離廣場的記者謝志峰訪問裡道:「要甘於貧,支筆先會硬。」。最近Lyon要去找他的牙醫杜牙根,用他一張照片來交換診金,聽來可能有點悲涼,但當年梵谷也是用他的畫來換食物,況且有這麼一位識貨的牙醫也不壞,相信我感冒求救於我家庭醫生,說要用我的照片替代診金,不被他一腳伸出診所才怪。











Cal, Elkhorn, Wisconsin. ca. 1965-66 ©Danny Lyon

留言

葉七城說…
'公認為窩囊的老師的舊金山家中'--兄所言甚是,還有:撿破爛的裝置藝術家和娘娘腔影評人。
Edwin說…
這裡也有一段報導喔: http://www.wretch.cc/blog/whale543/11623262
Fotopiggie說…
七城:哈!就是忘了寫「歌功頌德」四個字!

Edwin:Thanks. 潛伏多年,近日人氣真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