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倒完再倒

非常熟悉的勸人戒賭廣告:一個又一個拿著一箱箱的銀紙,排著隊把錢倒到海中,喃喃自語:「倒(賭)......倒(賭)......倒完再倒.....」。麥潤壽的聲音:「沉迷賭博,等於倒錢落海。」最近讀到本地獨立的攝影半年刊,由攝影團體「PH5」出版的《pHi》,現在才不過第二期,主編兼著名攝影師朱德華就在書首說到,沒有藝發局的資助下,應該會停止出版。我感同身受,明白現在非主流攝影出版的困境,那種感覺,跟那些在廣告裡迷迷惘惘地倒錢落海的那班傢伙一樣,再借用麥潤壽的聲音:「出攝影集,等於倒錢落海!」

攝影刊物或攝影結集,都需要比較高質量的印刷水平,自然在成本上沒有大多節省成本的空間。另外在網絡文化的薰陶下,網絡上公開或接收圖像不費分文,對於要花錢的印刷品嗤之以鼻。其實攝影出版的文化自攝影術發明已開始出現,比攝影出現在藝術畫廊的日子還要長。近年絕版攝影集價錢一直上揚,有機會到著名網上攝影書店photo-eye的舊書拍賣網站看看,好些只不過是九十年代出版的攝影集也可以動輒幾百塊美金成交。還有慶幸帕爾Martin Parr和Gerry Badger的兩冊攝影書史集《The Photobook: A History》,提醒我們攝影集的重要性,他們是攝影師的概念的主要歸宿。

跟一個早年曾負笈日本前輩閒聊,他也出版過三兩本比較小眾的攝影集,他提到我們香港縱然有廉價的印刷服務(近年已被內地取代),卻很多高質數的印刷公司不會接受小批量的印刷的「柯打」,如五百冊或以下。坊間廉價的印刷公司縱然接受小量印刷,但所用的紙張選擇比較缺乏,質量控制方面亦欠保證。他以日本為例,很多攝影集都是出自一些蚊型的出版社,也就是叫什麼「舍」為名的出版社。那些缺乏名氣的攝影師的寫真集都是由這類出版社出版,待他日名氣漸豐後受到青睞,就會有那些「社」- 就是比較大型主流的出版社替他們出版。可惜是香港主流的出版社對純攝影的作品集興趣欠奉,攝影愛好者缺乏購買攝影畫冊的習慣,在買個鏡頭動輒萬元的今天,一百幾十塊的攝影集仍乏人問津。

自主出版或許是唯一出路,但出版攝影書刊對質量比較講究,在缺乏印刷經驗下,顯得事倍工半,而且缺乏對銷售管道的認識,在推廣方面也沒有主流出版社的公關網絡。成本高昂也是叫人卻步,以我拙作為例,得到藝術發展局資助後,仍要補貼好一大部份,有人會認為,花了那份足可以買下青春期以來朝思暮想的德國貴族相機加幾個鏡頭還綽綽有餘的錢,實在不值。

剛剛讀過新鮮出爐10月份的日本多媒體雜誌《Studio Voice》,今期是「寫真集的現在」特集。《Studio Voice》每年都總有一個攝影專題,有關「寫真集」的專題也不少,每次推介一下近一兩年出色的本土及外國的攝影集,縱然我的日語知識有限,但我每次總會收歸其有,作為選購指南也不錯。東洋的審美眼光可能不是你那一杯茶,但他們對攝影集的那份專重實在叫人感動,處處展現出攝影集是攝影人心血結晶的信息。明白攝影集不便宜,我作為消費者我也會小心翼翼地去購買,我視之是一種探險式的發現,遇到名不經傳的攝影師的精彩攝影集我也會雀躍不已。有時收到一些素昧謀面的人送來一聲讚賞,我可以跟別人說我那份足可以買下青春期以來朝思暮想的德國貴族相機加幾個鏡頭還綽綽有餘的錢,花得值。

留言

匿名說…
Dear Dustin,

There will be another photojournal edited by Ki Wong and her group.
They are more young and energetic and each issue will focus upon one facet of photography, the first issue will be about: Information.
They planned to publicate 4 issues (distributed by MCCM also), but I convinced them try to push the limits to 26 (which will include all 26 letters of the English alphabets); this will be our own lexicon of lens culutre, I will contribute one essay in each issue, the best is yet to come.

Blues
匿名說…
dustin,得閒介紹下川內倫子,梅佳代呢d日系攝影師丫
Fotopiggie說…
Blues: 悉目以待!

梓洋:哈,好的,之前在《好時代》一文都有清蜓點水「日系」中生代(和月旦一下新生代),或許我遲些多寫一點,梅佳代很受台灣攝影愛好者歡迎,我會覺得有一點點Helen Levitt拍小孩的庶民味道,印象中她在台灣也辦過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