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那西賽斯電話

我前幾天在港鐵車廂裡看了個「展覽」:我偷看鄰坐一位女士手機裡的相薄(對,我的道德應受到譴責。),裡頭的照片都是這個女士的自拍照,並不如一般人的裂咀微笑或裝可愛的姿態,而是一張張面不帶一絲微笑的臉,略帶空洞的眼神,為數共有幾十張之多。那女士樣子算不上標致,也見不得享受著觀看這一批照片,一直帶著跟相薄裡頭一模一樣的臉去翻閱。我著實看得入神,也充斥著不少問號,差點兒我會跟她聊兩句,瞭解一下創作動機,可是現在世風不整,我搭訕只會得到捱鬧的份兒。

我嘗試解答這個問題,自拍照跟自戀是有千絲萬縷的關係,自戀英文名字(narcissism)來自希臘神話的那賽西斯,是一名俊美的希臘青年,他拒絕了女神厄科的求愛,被懲罰要愛上自己在湖中的倒影。這類自戀式的在YouTube領教過不少(我也驚訝自己在裡頭浪費多少光陰),網絡文化造就一大堆宅男乾物女,對著鏡頭無聊的自拍說無聊話,沒有一種要與別人溝通的動機,只是為其自我形象低落找到慰藉。相對肖像(portrait),自拍像或自畫像(self- portrait)長久以來被視為作者企圖與觀者建立直接面對面溝通的一種形式,畫像轉化成藝術家本人,將自己與觀眾作出一種無形的連結,有時候甚至乎作者本人也轉化成觀者的一伙。

那位女士樣子算不上精緻,對自己外表的自戀相信不會太多,反而想到拍照可能是一種心靈治療,會想到已故英國攝影師史賓斯Jo Spence,史賓斯本來是一位商業攝影師,人過中年回到學校修讀攝影理論,後來成為一個女性主義的攝影師,拍攝很多有政治色彩的作品。在獲悉自己患上乳癌後,就把自己的鏡頭從外轉到對準自己,在此漫長治療過程中的種種感受用影像表現出來,有時是角色扮演,有時是治療過程的紀實,尤其是作為女性自己乳房被切除的那種心靈衝擊。這被稱之為「photo therapy」影像治療,可以說是一種情緒宣泄,利用攝影怎樣去頑強地去跟死神抗爭,亦示範了怎樣將自己身體作為性別政治堅定有力的論爭戰場。史賓斯後來一本自傳叫《Putting Myself Into the Picture》,分享自己以攝影作為「治療」的手段,最後史賓斯敵不過病魔,享年58歲。

忽然想到那個受爭議的法國行為藝術家Orlan,就是拿自己的身體去做行為藝術,以經典油畫裡的美人形象去改造自己的容貌,她的臉蛋是她的畫布,高科技整容技術就是她的創作工具,手術是由外科整容醫生執行,但編導演的都是Orlan她本人:手術室是她的工作室;她的手術工作室佈置有塑膠花,水果,放大了的整容樣貌對象的照片;手術 工作室的工作人員穿上時裝設計師Paco Rabanne和Issey Miyake分別設計的服裝;手術工作期間,她讀詩,播放音樂;她的手術是一場表演,她的創作表演被拍攝和錄像,同時在電視現場直播。或者簡單的綜觀是她樂於被觀看,一種極致的自戀。

很多攝影師都是偶一為之拍自拍像,很少會把其延伸為攝影計劃。仙蒂雪曼Cindy Sherman和森川泰昌等都是用自己的軀體作為創作工具,算不上自拍像,在我意識中,李佛蘭德是少數用他一生中不少的時間作自己的自拍像作為系列,他很多抓拍都市風景(social landscape),都帶有他在玻璃上反映或他自己影子的投射在物件的景象,我把這些都視作一種自拍像觀之,是一種群眾格格不入的展現,一種迷失在都市的感覺。久久未有新作的Lucas Samaras也是自拍的為主要題材,他在七十年代拍立得自拍像,展示這個媒體的可塑性,各式各樣的竄改包括把藥膜剝離或在SX-70照片表面上刮擦做成各式效果,他都是先驅者。他大部份作品都是裸體造像,這種效果造成的各種扭曲和畸形的軀體圖像,是他內心世界的投射,從他為此系列的展覽和出版的攝影集命名為《Unrepentant Ego》(頑固的自我)也可窺一二。

其實大家有沒有發覺很多攝影師提供肖像時,大多是對著鏡像的自拍像,或許是自身為攝影師羞於開口叫人替自己造像外,也大概是出於剃人頭者人亦剃其頭的心態,不如假手自己。那個那西賽斯電話對他們來說應該用得著。










Self-Portrait, Haverstraw, New York 1966
©Lee Friedlander















Photo-transformation 1976 ©Lucas Samaras

(2009年2月更正)

留言

匿名說…
'Putting Myself in the Picture' by Jo Spence.
Fotopiggie說…
謝謝指正!貼文時不在港,神差鬼使,你我他都搞亂了,抱歉!
Xi Shi說…
“世风不整”。。。。。。啊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