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那年夏天,寧靜的海

暫別工作後為自己定下的目標,其中一項是回到海灘。不敢去想自己有多少年沒到過海灘,要游泳到遊泳池便是了,不要說滑浪之類的水上活動,連弄潮兒的情懷對我來說已經消失得無影無縱,海灘對我來說已經降格為肉體紛陳的地方,假期時候的喧鬧比得上在家裡打麻將的聲浪,所以現在對於海灘已覺得非常陌生。

海灘帶來很多攝影靈感,隱約記得我年紀還小的時候有本地一位攝影師以藝術之名,拍攝在沙灘上展示的胴體搞了一個展覽,引來頗大的爭議,實情是怎樣我不太清楚,煩請知情者來告之。海灘的喧鬧,看意大利攝影師Massimo Vitali的作品就知道,固然人山人海氣勢,空間被完全充塞,視覺上就是噪音了,仔細看每個人都忙個不停,帶一點點瘋狂的情緒,一幅消費社會的浮世繪。上年Richard Misrach出了一本關於海灘的攝影集《On The Beach》,有人選之為零七年最佳攝影集之一,所有都是上帝眼的角度去拍攝,有些照片都只是有一個被攝者獨自游泳,疏離感甚強,原來是一個因911恐怖襲擊所啟發的拍攝計劃,住在西岸的Misrach看到恐怖襲擊電視報導,在諾大的空間裡小小的人體,竟是回響恐怖襲擊中那些被困世貿大樓的人們,跳出大樓自我了斷的可怕場面,其實可以算得上是災難後遺症的自我治療。《On The Beach 》的命名,來自五十年代冷戰時期的同名小說電影,主角一家人害怕核戰爆發,跑到海灘靜待世界末日。中國古人會寄情山水,老外也會的。

我對海的寧靜感覺深刻得多,年青時曾經到晨曦島拍攝褔音戒毒的攝影計劃,住了好一兩個星期,在那裡接受褔音戒毒跟我差不多年紀的朋友,黃昏時候帶我到島上的最高點,在架著個大十字架的地方看日落,看著沒有阻隔的大海色彩變幻,那種恬靜那種美,十幾年後的今日還是歷歷在目。老套一句:筆墨實在難以形容,嘗試找一些攝影作品去再造那種觀感,看到不是璀璨有餘,就是沒有遐想的空間,唯有看杉本博司(Hiroshi Sugimoto)的海景(Seascapes)系列,世界各地海天各佔一半的場景,沒有其他多餘的景物,各種天氣及微妙空氣狀態,在黑白照片中造成一個個不同的灰階,尤其是身在展覽場中,凝望著大幅放晒的照片,絕對有令人冥想的能耐。上帝將水分為上下,杉本博司的照片或許是舊約聖經中《創世紀》的完美插圖。

那種觀感我不住嘗試重溫,這輩子最後一趟露營,就是在西貢大浪灣的海灘上,徹夜未眠為看一個日出,感覺是幾庶近了,可是最剎風景是,清早有飛行服務隊直昇機在我們營幕不夠五十尺的位置降落,要帶一個患病村民去醫院,我們那個隨便插在沙上的營幕給氣流連根拔起,給吹到老遠,雜物四散,多瘋狂的景象。







©Massimo Vitali












Untitled #696-05, 2005
©Richard Misrach













Pacific Ocean, Iwate, 1986
© Hiroshi Sugimoto

留言

匿名說…
近來幫朋友買了一本書, 講mark rothko的, 他後期的抽象畫也很像這個Hiroshi Sugimoto的seascapes作品... 我一直也很不明白, 直到問一個藝術工作者朋友, 他說, 這是禪... 大概不可說
Fotopiggie說…
你那時候有沒有去香港藝術館看Rothko的展覽?我就沒有了因為abstract expressionism不是我杯茶,不論是Pollock或Rothk,de Kooning好點點,看他們作品要消化他們複雜的內心世界,我吃不消:Pollock長期酗酒,最後醉駕撞車死,Rothko不消說,割脈自殺。相對來說杉本的Seascapes是非常非常傳統或原始的創作動機,可以說是「敬神」的宗教藝術。

念書時有過惡作劇,遇上不得其解的問題,一字概之為「好禪」.....沒惡意的,說說而已,或讀我的個人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