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Reroute or redux

好忙,忙得幾個月連電影也沒有看過一部。唱片最好,忙著幹活背後播著當background music也不賴。前陣子聽得最多的唱片,是著名爵士吉他大師Pat Martino的新作品《Remember》,是他對「Greatest Jazz Guitarist of All Time」蒙哥馬利Wes Montgomery的致敬作品,他的演譯固然精彩(他亦絕對有資格自己擁有一張人家向他「致敬」的大碟),裡面固然有他一貫非常厚重的吉他音色,充滿速度的音符編排,還有他那招牌式的,到歌曲高潮時有幾個bar不停重複又重複幾個音符,尤如梵音的風格;最重要的是到現在我仍然覺得他奏得太像Pat Martino了,感覺很是奇特。

攝影豬不是瘋了,寫得出左邊屁股像右邊屁股這些廢話,而是因為Martino一生實在太傳奇。話說Martino六十年代出道也很早成名,但他一直受情緒問題影響生活,發病時候自己卻懵然不知,嚴重的時候試過表演時候發病,早年醫生誤診他患了狂燥症或精神分裂病,但後來細心檢查過後發覺是腦動脈瘤要盡快做腦部手術,否則連性命也難保。手術是成功的,但帶來的後遺症就非常嚴重:他差不多損失了全部的記憶。認不出誰是自己的爸爸媽媽,不知道自己是誰,當然忘了自己是個爵士樂手,吉他怎麼奏一點都記不起,最重要的是爵士樂對他來說「無關痛癢」(doesn't make any sense),根本提不起興趣去聽。在父母的幫助下他要重新學回怎樣去彈吉他,包括去重新在自己以前的唱片中發現自己,當然這條路是漫長而艱辛,甚至在低落的時候會覺得吉他是他的敵人,重新拾起吉他只為了討好身邊的人。

中間的經歷怎麼樣不贅了,現在的他選擇做回了原本的Pat Martino,而不是去做另外一個風格的吉他手,因為他重新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有選擇可以重新來一個rebirth,而不是當這個Pat Martino,他這個「假如可以活多次」的經歷真的令我帶來不多不少的思索。妄想一下如果自己不去當攝影師的話會走上那一條路,天曉得,Martino選擇做回從前那個Martino,或許是因為技藝的鍛鍊付出的是時間毅力,只是時間長短問題,而辛苦經營得來的個人風格、signature卻是繆斯女神的賞賜,不是唾手可得,可一而不可再。

推介唱片:《El Hombre》,《Consciousness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