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格林(Magnum)圖片社趕時髦,趁世界盃熱潮來一個結集Magnum Soccer,讀來難有興奮,有點不是味兒,並不是說內容不濟(其實攝影豬也是足球迷),而是覺得馬格林的的確確變了質。馬格林Magnum,拉丁語為「偉大」之意,由卡帕(Robert Capa)(Magnum在英語意即為大酒瓶,正是標準劉伶卡帕的意思!)、布烈松(Henri Cartier-Bresson)、羅渣(George Rodger)和西摩爾(David "Chim" Seymour)幾位攝影名師適逢二次大戰後整個世界出現新秩序,看準機會,在1947年創立一個強調創作空間自由,嘗試擺脫商業媒體壓力,題材不受控制的攝影師組織,這大半個世紀一直是報道、紀實攝影行業中的精神領袖,這些年來的確人才輩出,隨便找一個你喜歡的紀實攝影師都有一半機會是或曾經是馬格林的成員,攝影師都以加入馬格林為榮,無他,成為馬格林成員如同蓋了「品質保証」的標籤,成員入會要求又嚴格(最起碼要有會員推薦,這樣一來變得有濃厚教派式的膜拜),已經是一種對其成就的肯定。
攝影豬初初接觸攝影時也有這種名牌效應的情意結,就算不認識那位攝影師,只要知道他是馬格林的總會多看一眼,或許是追捧明星心態的一種罷。近年媒體發達影像流通的途徑變得繁多,讀者變得有更多機會接觸到出色的作品,這種標籤效應變得沒有那麼重要。另外馬格林亦如其他老牌機構要面臨青黃不接的局面,有很多元老大師級會員都已身故(創會的碩果僅存布烈松一人)(註),其他大部份都在退休狀態,大概不會再生產作品了,新一輩的很多還未能獨當一面,比較創造性強和知名度高而又多產的中流砥柱如薩爾加多(Sebastio Salgardo)或納蓋維(James Nachtway)等都在這幾年退出了馬格林,令人不禁有花果凋零的感覺。還有一向給人詬病其比較保守的作風,對傳統黑白紀實攝影的保護主義,據說當年柏爾Martin Parr加入馬格林的時候,其強烈的彩色風格而又非正統人文主義色彩受到不少會員非議而反對他加入,其保守作風可見一斑。這幾年看得出馬格林的轉型,不停出版以拍攝主題歸類的結集,如Magnum Landscapes,Magnum Portraits等等,不要怪我壞心腸我總覺得這有點典型stock photo library目錄的感覺,有很強烈推銷照片的意圖。我甚至覺得馬格林那種富有烏托邦式理念的歷史使命已經告一段落,他大概應該憑藉其龐大的大師作品存量,安位於作為一個高質素富藝術氣息的圖片庫,這並不悲哀,不等於隨波逐流,只是扮演的角色不同了。
(原文上載於2003年)
(註:布烈松已於2004年逝世)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