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攝影不就是駕車,大多攝影師都喜歡當賽車手,喜歡操縱機械的快感,就是喜歡風馳電掣的感覺(套某汽油廣告:頭髮被風吹起的感覺),要到哪裡可能不太著緊;有些人頭髮有沒有被風吹起不打緊,只希望那輛車能把他由A點帶到B點,把他帶到他要去的目的地,車子好壞不管了。當你駕駛技術到一定程度時,你或許會想著當成阿朗素,但現實是這個世界桂冠有很多頂,無論你去追逐這些桂冠,這個世界只需要一個阿朗素或一個舒麥加,更或許是一個盲亨而已;有些或許盤算著把由A去B的時間減縮了,或許這一次可以帶到遠一點的C點了。
一方面追求卓越,一方面要接受旁人對其理念的挑戰,要遺世獨立,不會見得的是件快樂的事;見到有些攝影愛好者沒有包袱地去照,作品好壞也管他的,自己開心過癮最要緊,但有幾許能一直持久的保持這種心態呢?奇斯洛夫斯基有部有趣的小品叫《Camera Buff》,描寫一位工廠工人買了台八米厘的攝影機,本來想打算拍下自己的妻子和初生孩子的溫馨家庭生活影片,簡簡單單便算了,後來上司得悉他有了台攝影機後就「屈」他為公司拍些周年慶典宣傳紀錄片,拿作品去參賽竟然為他帶來幾個獎項,心雄了,就想嚴肅地去拍他反映現實訴諸不滿的紀錄片,從前「柴娃娃」娛人娛己,現在認真起來旁人未必個個受得了具侵犯性的鏡頭窺伺,又要受到審查(時為共產黨執政年代),顧此失彼又要冷落嬌妻,差點妻離子散,好好的一件消閒娛樂的嗜好,變成一樁人人叫苦的事。
很多時候有人熱心的攝影愛好者請教我,我指教之餘也只會盡量點到即止,以免他掉進我上述所說痛苦的死胡同,不要把他沐浴在快樂的泉源中掏出來。當然有人對我的「清蜓點水」不以為意,覺得我敷衍了事,我該怎麼答呢?突然想起,那部有湯告魯斯和積尼高遜的舊片《A Few Good Men》,有一幕軍事法庭戲是湯步步進迫要積說出真相,積尼高遜獅吼:「You can't handle the truth!」!
(原文上載於06年世界杯後)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