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古董重溫: 廢墟

「沒有廢墟的話就不可能有文明,就如同沒有地獄就不會有天堂一般。」姚瑞中

出發到日本的那個早上,碰巧東京發生黎克特制五級左右的輕微地震,沒有造成什麼損壞,第二天已經有小報炒作如果東京都遇到七級以上的地震時會造成多大的破壞,附有預想的破壞程度的地圖,若不是大陸反日示威佔了各大報紙的頭條,這類的報導肯定更多。

日本人早已在這種無時無刻的陰影下生活,再加上原爆破遺留下來的夢魘,很多時候都反映在各種文藝媒體上,如由咸蛋超人到哥斯拉,把都市高樓大廈打過稀爛是少不了的情節,彷彿人類文明就是這麼不堪一擊。這種對廢墟的沉溺,亦表現在很多日本寫真家的作品中,隨便到一間書店內到寫真集的一欄看看,就會發現不乏用廢墟或作古破舊的設施來作題材,以往比較有名的有宮本隆師,甚至越洋來到拍我們自家的廢墟:九龍城寨(還記得它嗎?)。甚至可以說當年眾多為城寨慕名而來的外國攝影師,他是拍得最有味道的一位。這次到日本剛好是那邊的木村伊兵衛獎揭曉,這個算得上是日本攝影界奧斯卡新人獎,今年的得獎者中野正貴是該獎有史以來最老的一位,剛好到知天命之年,五十歲了,在日本人口日益老化的當下,這個獎有其特殊意義,也令一眾以年事高來做靈感油盡燈枯的理由的人好好反省一下。中野的獲獎作品叫「東京窗景」,是各式各樣從窗戶望出去光怪陸離的都市景物,有很多都是日本有名的地標,再加上窗內景物同樣的光怪陸離,對照之下煞是有趣,簡單但有效。但我想說的是他的前作《Tokyo Nobody》(無人的東京),是一幅幅沒有人跡的東京都市景象,十分超現實,直覺上是不可能發生的,我們這一代就會非常直覺地認為是數位處理的效果,其實不然,只是中野君每年找新年元旦日左右的一兩天,沒有人上班,要回老家的人回家的時候,再選早上時分來行事,才能獲得這樣未聞人跡的影像。當年尤金.阿傑也是拍出了無人的巴黎,是充滿令人神往的氣質,本雅明也為之著迷,甚至將之說成案發現場,阿傑拍的照片就是搜証的工作,是很「到肉」的說法。以往亦曾經看過類似的作品,例如台灣攝影師袁廣鳴的「人間失格:西門町」,就把台北市有名最繁忙的地方西門町用數位技術把內裡的行人抹去,但感覺卻截然不同,「人間失格」是一種冷漠的虛擬現實的投影,是對都市化、消費主義主導的現代社會過程中人的重要性退卻的表達。

還有台灣攝影師、展覽策劃人姚瑞中的調查式的結集《台灣廢墟迷走》,內裡鉅細無遺的紀錄台灣各處一些千奇百怪的廢置建築設施,分門別類的八九十年代台灣經濟急促起飛的時候,所造成的過剩產物,是有政治批判成份,再加上一點點出於對頹廢美的欣賞。而中野的無人東京卻是一種發自內心恐懼的舒發,沒有處理過的畫面顯得很整潔,沒有破落的感覺,初看的確是平平無奇,但恍惚是人類滅絕後的景象,這種並不是荷李活式的「明日之後」,沒有亮麗的特效,卻散發著一種蒼涼的感覺。這種是日本人獨有的觸覺,以往如我們生活在香港這片褔地的人對此有點不求甚解,或者會認為他們「無野搵野影」,可是這幾年經過沙士、九一一、印尼海嘯等天災人禍洗禮下,似乎對這種危機意識顯得敏感得多,中野的作品大概也不難看懂了。













《Tokyo Nobody》中野正貴














《台灣廢墟迷走》姚瑞中


(日本系列之一)

(原文上載於05年4月)

留言